第一台计算机(1937)
阿塔纳索夫-贝瑞计算机(Atanasoff–Berry Computer,通常简称ABC计算机)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设备。。这台计算机在1937年设计,不可编程,仅仅设计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,并在1942年成功进行了测试。然而,这台计算机用纸卡片读写器实现的中间结果存储机制是不可靠的。而且,在发明者约翰·文森特·阿塔纳索夫因为二战任务而离开爱荷华州立大学之后,这台计算机的工作就没有继续进行下去。ABC计算机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的重要元素,包括二进制算术和电子开关。但是因为缺乏通用性、可变性与存储程序的机制,将其与现代计算机区分开来。这台计算机在1990年被认定为IEEE里程碑之一。<!--more-->
1973年之前认定的第一台计算机(1943年7月-1946年2月14日)
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(英语: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),由其缩写,简称为伊尼亚克(英语:ENIAC,英语发音:/ni.k/,也可称埃尼阿克)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。它是图灵完全的电子计算机,能够重新编程,解决各种计算问题。
ENIAC为美国陆军的弹道研究实验室(BRL)所使用,用于计算火炮的火力表。ENIAC在1946年公布的时候,就被当时的新闻赞誉为“巨脑”。它的计算速度比机电机器提高了一千倍。这是一个飞跃,之前没有任何一台单独的机器达到过这个速度。它的数学能力和通用的可编程能力,令当时的科学家和实业家非常激动。
关键人物:冯.诺伊曼,为了解决原子弹制造过程中大量的数学计算机,加入了ENIAC的制造,提出了冯·诺依曼体系结构。被誉为“计算机之父”。
计算机发展历程
第一代计算机之前(机械计算机)
1642年,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(Blaise Pascal)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加减法计算机。它是利用齿轮传动原理制成的机械式计算机,通过手摇方式操作运算。
1971年发明的Pascal语言就是为了纪念帕斯卡而命名的
先驱:无线电工程
1900年前后,无线电技术得到很大的应用,但是建立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依然艰难。
1906年,一个名为李·德福雷斯特(Lee DeForest)的工程师在芝加哥发明了真空管。并在1907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————德福雷斯特无线电电话公司。但他不了解自己发明的真空管作为信号放大器的作用。
1909年,西里尔·埃尔威尔创办后易名为联邦电报公司的鲍尔森无线电话和电报公司。德福雷斯特加入了联邦电报公司,并将真空管用于无线电领域。
之后,比较出名的无线电公司有:美国电话电报公司(简称AT&T,1915年前后买走了德福雷特斯的真空管专利),通用电器公司,美国无线电公司。
注:真空管就是真空电子管,有二极管、三极管,在这之前造出数字电子计算机是不可能的。
1925年,AT&T创立了贝尔实验室。
Thomas J. Watson是IBM的创始人,1914年担任CTR总经理,1915年担任总裁. 1917年,CTR以国际商用机器有限公司进入加拿大市场,1924年2月14改名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(IBM)。
IBM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电子计算机发展前的几十年,在电子计算机发展之前,它经营穿孔卡片数据处理设备。IBM于1911年6月15日在宾厄姆顿西几英里处的纽约恩迪科特作为CTR公司注册。三个独立公司合并建立了CTR公司,它们是:列表机公司(1896年创立于华盛顿)、计算表公司(1901年创建于俄亥俄州代顿)和国际时代唱片公司(1900年创办于纽约州恩迪科特)。那时列表机公司的总裁也即创办人是Herman Hollerith。合并背后的关键人物是金融家Charles Flint,他召集三家公司的创始人提出兼并并在CTR中任职直到1930年退休。
1939年一月,弗雷德·特曼的学生比尔·休利特(Bill Hewlett)和戴维·帕卡德(David Packard)在一个车库里成立了惠普公司,产品为他们在1937年开始研制的音频震荡器,第一个客户为沃尔特·迪士尼公司,用来为自己的动画电影《幻想曲》配乐。
第1代:电子管数字机(1946—1958年)
1947年12月,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、巴丁和布拉顿组成的研究小组,研制出一种点接触型的锗晶体管。晶体管的问世,是20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,是微电子革命的先声。晶体管出现后,人们就能用一个小巧的、消耗功率低的电子器件,来代替体积大、功率消耗大的电子管了。
第2代:晶体管数字机(1958—1964年)
1955年,威廉·肖克利创办肖克利晶体管公司,并组建了一个由科学家和工程师构成的梦之队,其中有八个明星人物,包括诺伊斯和摩尔,他俩于1956年在公司相遇。但由于肖克利是一个糟糕的经理,脾气古怪乖戾。所以,这后来被称为“八叛徒”的八个人,在1957年离开了肖克利公司。
1957年10月,这八个“叛徒”在谢尔曼·费尔柴尔德的公司里创办了一个子公司,叫做仙童半导体公司。之后,八明星之一的霍尼尔发明了一种制造半导体的有效方法,叫做“平面工艺”。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。仙童半导体公司作为一个重要的枢纽,很多人离开仙童后创办了自己的半导体公司。
第3代:集成电路数字机(1964—1970年)
1965年,戈登·摩尔预测,集成电路的复杂程度将会每18个月增加一倍。这个预测后来被称为摩尔定律。英特尔公司成立
1968年,诺伊斯不再担任仙童半导体的CEO职务,他和摩尔创立英特尔公司,很快,格鲁夫加入英特尔公司,成了英特尔的第三名员工,并成为后来的总裁和CEO。
英特尔的第一个产品是3101(RAM),第二年,推出1103,1kb容量的RAM,或称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(DRAM)。1103能够取代磁芯存储器,成为了第一个商业上可用的芯片。第一个DRAM是由IBM的研究员罗伯特·邓纳德在1966年制造。
1968年,阿帕网开始组建 ,1969 年第一期工程投入使用。开始时只有4个节点。1970年的ARPANET(阿帕网)已初具雏形,并且开始向非军用部门开放,许多大学和商业部门开始接入,同时阿帕网在美国东海岸地区建立了首个网络节点。 当时阿帕网只有四台主机联网运行。
1969年,仙童半导体公司的营销大师杰里·桑德斯创办了AMD公司。AMD发明了一种商业模式:让别人去发明,然后对别人的设计进行改造。
第4代:大规模集成电路机(1970年至今)
1970年,帕罗奥多研究中心公司(英语: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, Inc.,缩写为PARC),前身为施乐帕罗奥多研究中心(Xerox PARC),曾是施乐公司所成立的最重要的研究机构,它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罗奥多,成立于1970年。在2002年1月4日起成为独立子公司。
就像国内现在提倡的扁平化舒适宽敞的办公环境一样,Xerox PARC在那时候已经有了,帕罗奥多研究中心是许多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诞生地,他们的创造性的研发成果包括:个人电脑Xerox Alto、激光打印机、鼠标、以太网;图形用户界面、Smalltalk、页面描述语言Interpress(PostScript的先驱)、图标、下拉菜单、所见即所得文本编辑器、语音压缩技术等。
1970年代早期(1969-1973),贝尔实验室的布莱恩·柯林汉、丹尼斯·里奇和肯·汤普逊在开发出C语言。C源于BCPL语言,后者由马丁·理察德(Martin Richards)于1967年左右设计实现。BCPL是一门"无类型"的编程语言:它仅能操作一种数据类型,即机器字(machine word)。1970年,肯·汤普逊为运行在PDP-7上的首个Unix系统设计了一个精简版的BCPL,这个语言被称为B语言,它也是无类型的。
1973年,Unix操作系统的核心正式用C语言改写,这是C语言第一次应用在操作系统的核心编写上。
1973年,第一台个人电脑奥托(Alto),施乐帕罗奥多研究中心制造。
1973年,鲍勃.梅特卡夫(Bob Metcalfe)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。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。在1976年,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《以太网:区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数据包交换技术》的文章。
1974年,ARPA的罗伯特·卡恩和斯坦福的温登·泽夫提出TCP/IP协议,定义了在电脑网络之间传送报文的方法
1976年4月,发烧友沃兹尼亚克和嬉皮士乔布斯苹果Apple I问世。
1976年3月,沃兹尼亚克完成了一台微机套件。他首先问他的雇主惠普公司是否对这台800美元的、可以运行BASIC的机器感兴趣,惠普管理层不感兴趣,于是,沃兹尼亚克和史蒂夫·乔布斯以及朗·韦恩一起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。
1977年,3名离经叛道的软件工程师————拉里·爱里森、鲍勃·迈纳和埃德·奥茨创办了软件开发实验室(RSI)。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开发了第一个产品“Orcle 1”。产品创意来自于IBM的研究工作。1982年,公司更名为甲骨文公司。
1983年1月1日,NCP成为历史,TCP/IP开始成为通用协议。
1985年,TCP/IP协议突破的一年,当时它成为UNIX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。最终将它放进了Sun公司的微系统工作站。
1991年,芬兰学生李纳斯·托沃兹开发了叫做Linux的Unix新内核。
1994年,卡内基·梅隆大学毕业的马克·尤因完成了他的Red Hat Linux开发工作,并创办了Red Hat。
1994年4月,安德利森与硅图公司创始人吉姆·克拉克在景山城创办网景公司,实现安德利森和埃里克·比那在政府项目中完成的Mosaic网站浏览器的商业化。
1995年,谷歌创立。 |